拍摄地点:杭州
拍摄时间:2013-02-11
作品标题: 一盏莲花灯 一段68年的爱情路
作品介绍: 2月22日,年十三,元宵将至。在杭州拱墅区的和睦医院内,一位耄耋老人手拿莲花灯,扶着通往五楼的楼梯一步步慢慢地向上走……
五楼,十一号病床临窗,阳光洒落床上感觉很温暖,老人走到床边坐下,轻轻抚摸着老伴的手。“老太婆,我又来看你了,你一直念叨着元宵节回家看灯笼,今天是年十三,十三上灯,我昨天做了一盏莲花灯,你看,好不好看?”病床上,低着头插着氧气管的老太太,艰难地慢慢抬起头,怔怔地看着老人手中的莲花灯,嘴唇开合着不断轻声呢喃地说:“好看,好看……”
这盏莲花灯是老人特意制作给病重老伴的。老人叫王绍斌今年八十八岁,老伴叫毛芳琴只比他小一岁,这盏“莲花灯”的背后是两位老人长达68年的爱情故事……
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20岁的王绍斌跟着家人从杭州逃难到了余杭塘栖。王绍斌出生于一个传统手工艺世家,祖父曾是北京内务府专门负责制作手工艺品的匠人,他从小便学了一手制作灯笼的好手艺。这一年在塘栖,他遇到了十九岁的姑娘毛芳琴,经人介绍后结婚。婚前的几天里,王绍斌一直想为自己的妻子做一盏灯,但没想到婚后第三天便遇上了国民党抓壮丁。当晚,王绍斌跟妻子商量后趁着半夜翻窗户逃走,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四年。
被迫离家后的王绍斌一路流浪,逃到了上海。在上海,他学会了开货车,并以开车帮人运输货物为生。1947年7月,一次偶然的运输任务改变了他的命运,车老板要求他将车开到江苏,路上有人盘查卸货都不要管,只要将空车开到目的地与接货人完成交接就能够收钱。然而,到了江苏完成交接后,这次任务还没有中断,他们请求小伙子帮忙开车继续北上,当时王绍斌并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了下来,就这样,他一路开车来到了东北。8月到东北后,组织找到了王绍斌并告诉他真相,这一路他是帮助共产党运输货物,希望他加入八路军。之后,年轻的王绍斌加入了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辽沈战役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他变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跟着四十五军纵横沙场三年,一路从东北打到海南。战争胜利后,王绍斌在随着部队押运战俘回东北的路上,1950年7月,途经杭州,刚好遇上省政府向军队借调杭州本地人,他便在杭州留了下来。在部队的这几年,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妻子和家人的下落。留杭后,王绍斌通过组织帮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老母亲,可妻子却仍旧音信全无,多次寻找无果后,组织怕影响到他的情绪,准备重新帮他介绍一位姑娘,可他坚持拒绝,仍旧苦苦寻找自己的妻子。一有空他就会去塘栖寻找,12月的一天,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妻子并把她也接到了杭州。
去年3月8日,妇女节,初识王绍斌老先生和毛芳琴老太太。王老先生通过和睦社区帮忙,精心准备,拍摄了视频,通过视频感谢老伴这么多年一直陪伴、照顾着他。视频播放完后,王老先生拿出了一早买好的大捧玫瑰递到老伴手上,毛老太太的眼角湿润了……跟随这对恩爱的老人回到家,客厅的墙上挂满了风筝,卧室的墙上挂满了灯笼。王老先生向我介绍起了自己的“绝活儿”——灯笼。他关上灯,拉好窗帘,点亮了卧室两个角落的“走马灯”,“我老太婆最喜欢看我做的灯笼,走马灯一点亮,她就能盯着走动的图案看上老半天。”王老先生满脸幸福的说。灯亮的瞬间,室内的光影,随着“走马灯”内各种人物的影子旋转了起来,仿佛光阴的脚印,倏忽而动,这个画面让我一直难忘。
2月19日,年初十,一直想着再一次登门拜访二位老人的我,又来到了王老先生家里。一样是挂满风筝的客厅和挂满灯笼的卧室,只是王老先生在桌边一个人捣鼓着灯笼,身边少了老太太的陪伴。当问起毛老太太情况的时候,王老先生放下了手上做了一半的灯笼,过了好一会儿才跟我说:“老太婆住院了,去年下半年开始身体就不太好,去医院检查说是肺癌晚期。”老人带我走到了客厅坐下,默默掏出一根烟点上,讲述他和老伴68年的爱情故事……
2月21日,年十二,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王老先生一个人坐在工作台前仔细地将一片片做好的莲花瓣精心地黏上灯笼架。“老太婆知道生病之后,自己一点都没有在意,脾气还是那么倔,就跟当初等我的时候一样,还反过来不停地跟我说,以后别再做灯笼了,自己注意身体。”王老先生笑笑说,“虽然她叫我不要再做灯笼了,但是我还是想要把这只灯做好,她肯定会很喜欢的。”
2月23日,年十四,王绍斌老人家来了不少亲戚……客厅里,少了那整面墙的风筝和灯笼。那盏精心制作的莲花灯放在卧室床沿上,紧挨床沿的墙上挂着两位老人的照片,它预示着一段68年的爱情故事走到了终点。
天下摄影交流群:一群:35765943 二群:176326500 人像群:90556132
Copyright © 2009-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